天津静海: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2021-12-14 13:55:54

  天津市静海区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党史学习教育深度融合,按照项目化运作、规范化管理、常态化开展的思路,对文明实践各项活动做出制度性安排,做到“天天见、日日新、长流水、不断线”,在服务百姓生活、解决实际问题中凝聚群众、引领群众。

  “老百姓高兴,咱们干着心里也舒坦”

  “今儿中午,谁也不许走,走了我可翻脸!”

  晌午11点多,在华康街道依山郡社区,张彩凤堵在自家大门口,跟两个穿着红马甲的人“吵”了起来。说是吵架,几个人却都笑得合不拢嘴。

  “张大娘,快让我们走吧,下次再留我们吃饭。”

  “不成,上回就这么说,到咱自个儿家,你们还客气嘛呢?”

  和张彩凤说话的人,名叫高卫东,是华康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五色花”志愿服务队的副队长,上门服务“一老一小”、给居民代买生活物品、定期开展环境卫生清整……他带领志愿服务者们,整天穿梭在社区的大街小巷。“堵门留吃饭”这种事,大伙儿隔三岔五就碰上,用他的话说,就是“文明实践暖人心,老百姓高兴,咱们干着心里也舒坦”。

  如何点燃志愿服务的“星星之火”?静海区对接群众美好生活需求,开展各项“走心”的惠民便民活动。

  “党政干部进网格、党员报到入社区,形成文明实践责任‘包保网’,带动社会各方力量广泛参与志愿服务,让大伙儿都有机会为静海发展‘出膀子力气’。”静海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明办主任刘会松表示。

  静海区将“党群服务+文明实践+社会治理”相结合,因地制宜优化服务格局。41支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队伍“进小区、下乡村、赶大集、送服务”,深入基层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广泛开展“万名志愿者服务群众”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志愿者达3.2万多人次,受益群众达10万多人。

  各窗口单位设立“学雷锋志愿服务岗”,推动以供电公司、区医院、海关为代表的11家“天津V志愿服务站”开展志愿服务。组建互帮互助服务队,建立“一对一”帮扶关系,与困难家庭、留守儿童、空巢老人、退役困难军人等群体进行“结对包保”帮扶。与共建部门联合开展“文明实践进校园 闪闪红星放光彩”专题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孩子们从小树立志愿服务意识,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内生动力充分激活,群众自发组成“静海义工”“萤火虫”等民间公益性团体,踊跃开展疫情防控、用衣暖心、爱心救助等志愿服务活动。截至目前,利用天津志愿服务平台,全区38万人次,开展活动5000多场,服务群众50万人次,志愿服务综合指数连续数月在全市排名第一。

  宣讲团、志愿服务队来到“家门口”

  宫家屯,一片红色的土地。党史学习教育中,这里成了红色旅游“打卡”新地标,张宝林、刘云阁、赵凤会等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被充分挖掘、广为传颂,知名度与影响力大幅提升。

  改变始于2018年,宫家屯被列为全区第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村。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正式挂牌成立,宣讲团、志愿服务队等服务组织来到“家门口”,为村两委班子和村民带来发展新思路,碰撞出前所未有的“火花”。

  “咱们村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么丰富,是不是可以开发利用,发展红色旅游?”

  “俺们都会编织的手艺活,做些有咱村特色的工艺品也行啊!”

  村子往后怎么发展?产业该走哪条路子?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里老老少少凑在一块儿,你一言我一语商量起来。

  经村民研究,最终确定“一红一绿”的发展思路。“红”就是深挖革命历史,发展红色旅游;“绿”就是发展绿色产业,利用团泊湖生产的大量芦苇,开发芦苇画特色产品。自主定方向,一起创事业,乡亲们的心气儿别提多足了。

  如今,在静海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宫家屯村史馆、芦苇馆先后建成,红色文化旅游、设施农业、芦苇画等产业逐渐发展壮大,今年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2万多人次,村集体收益显著提升。

  静海区按照“十有”标准,即“有场所、有机构、有队伍、有计划、有项目、有制度、有培训、有活动、有记录、有成效”,在全区20个乡镇、街道全部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384个村、31个社区全部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充分发挥联系基层、服务百姓的重要作用。

  乡村里的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党群服务中心……各类公共服务资源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网络、志愿服务点单系统,畅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切实做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相继涌现出北二堡、惠丰西、张官屯等227个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

  文明新风的影响力持续“升级”

  “2019年50例、2020年20例、今年初10多例,现已全部解决。”在静海区台头镇北二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郭义婷拿着一叠材料向记者介绍,几年来,村里群众矛盾存量全部化解,增量随时解决。

  像北二堡村这样的邻里矛盾在全区各村普遍存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成立,使乡贤、能人成了这里的“说客”,学习教育和互动交流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习性。

  从前互不对付、多年不说话的邻居握手言和;过去小偷小摸时有发生,如今社区治安明显改善;大操大办酒席的“面子工程”被崇尚节俭的文明新风取代。

  “从前有入学酒、满月酒、高寿酒,我一年赚6万多元,吃酒席上礼就得2万多元,现在彻底改了,大伙儿都注重节俭,我举双手赞成。”村民郝金虎乐呵呵地说。

  文明成风化俗,如细雨无声润物,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往往是关系乡风文明的大事,新时代文明实践使静海村风民风持续向善向好。

  “‘党建+移风易俗’就是以党员骨干、退休干部、乡贤为主体,用‘党风’淳化‘民风’带动‘新风’,使乡村整体风貌焕然一新。”吕官屯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朱杰表示。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推开了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大门。

  党史学习教育中,静海区以乡镇(街道)、社区、邻里之家等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为抓手为基础,将各级阵地打造成为集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等功能为一体的城乡基层综合平台,把党的理论阵地建在群众“家门口”,随时随地开展高质量宣讲。同时,依托全媒体传播优势,打造“走心”短视频、开展网上“云宣讲”,党的鲜活理论不断丰富、乡亲们的感官不断被“唤醒”,文明新风的影响力持续“升级”。

  截至目前,静海区共开展面对面宣讲450多场,组织文艺演出200多场,主题创作书画作品720件,文学作品218篇,受益人数3万多人。新时代文明实践,使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油然而生,进一步提高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本报记者 刘茜 陈建强) 【编辑:王诗尧】

标签: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南极商场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2077823号-13   联系邮箱: 317 493 1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