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年夏末

哔哩哔哩 2023-08-08 12:34:42

夏天结束了。


【资料图】

大抵是受教育规划的影响,人们在历经了数次六月的离别之后,常常把夏误作为学生时代的余音。

——或许人们怀念的并非是学生时代,只是在人生中令人怀念的十几二十岁的那些年里,他们恰好是学生。

我听说,日语里“夏天结束了”其实和“今晚月色真美”一样,是有隐晦暗示的。“那是一夜长大的意思,那是恋爱无疾而终的预兆,那是青春消失殆尽的季节,是从梦想跌入到现实的分界点,是失去童真变成大人的夜晚,也是人生从充满期待的未知,陷落到无可改变的无所适从。”

其实单就体感而言,新疆的夏天还远未结束;何况二三年的夏天结束了,我大概率还是能看到二四年的夏天的。

只是那是另一年的夏天了。

我已经太久没有在某个地方完整的看过一年四季,也早就过了属于自己的那年夏天。日子久了,那些曾以为刻骨铭心的都被时光刮花磨平,回头的时候只能看见接天连地的烟尘;不知道多年以后被记录的是回忆还是编织。

夏天是一场梦。记得很清晰的梦,也很清晰的记得是梦。

夏天的梦被遗忘在脑海的尼莫点里,只剩恍惚中风吹来的连绵而轻柔的疼。

倘若在故乡,每年夏天我总会抽出那么几天骑着车子顺着路朝某个方向走,至于具体要去哪里,我也不知道。

记得在很小的时候问过父亲:向南和向西的路最终都上了高速,往东的路拐进了沙包、穿过沙包就到了驼铃梦坡。

至于往北的路会经过一条叫玛纳斯的河,过了河是母亲小时候住的连队。

有人说路是有目的的,一条路最终会通向一个地方;而我大多数时候是个没目的的人,走路只是因为路好走。

其实好多路是没有归宿的,人的目的只是路经过的某一站,无数的人在路的一生中起程又停住,路一直在往前走,从某某路变成了**线,又从**线改名xx道,延伸出无数枝干又与无数个自己交汇。

也许所有的路最终都兜兜转转回到了原地。

路真的有尽头吗?

路的终点是故乡么?

路的尽头是谁的故乡?

母亲出生的那栋老房子不会超过五十里地,可母亲已经好多年没回去看一眼。

有好些事人们并不是不想做,也并非是不能做,只是人们在想起的时候,忽然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理由。

只是那些理由需要说给谁呢?

我和母亲在路过玛纳斯河的时候,河里一滴水都没有,乱杂杂的植物堆满了河道,荒凉而热闹。

路并不好走,柏油路后面是石头路,石头路往下是土路。

你要是问我路的尽头是什么,我会告诉你,是一片棉花地。

我用脚尖在虚土上写下“南墙”两个字,张了张嘴,打算效仿阮籍来个穷途之哭。

然后起风了,字没了,只剩一嘴土。

母亲茫然地在地头站了一会儿。

“记得前面那个岔路口吗?”

“啊?”

“咱们刚才应该往左拐的。”

我近来时时怀疑自己丧失了表达的欲望,回顾我莫名其妙的前半生,我写东西的目的或者干脆说人生历程大抵是这样的:想要改变世界——发现世界改变不了——想要证明自己——发现没人在乎。

然后自己也不在乎。

记得在上小学的时候有次数学考试考了满分,我把发下来的卷子放在怀里(把校服下襟的松紧折到里面,卷子放在松紧和前襟的夹缝里。我不知道为啥会有这种放东西的方式,但是当时大家都这么干),飞跑回家,到了家门口一摸,发现卷子没了,不由大吃一惊,心下寻思这下没法证明自己考了满分了;当然最后发现没有丢,只不过跑的太快,卷子飘到背后了。

只是后来有好多事情我再不用、不想、也很少再有人,让我在做完那些事后能飞跑到她面前,正大光明的邀功,或者故作不经意地炫耀。

笑死,那我做这件事儿干什么呢。

大人们说,不再老想着改变世界,说明成熟了;不再老想着证明自己,说明停止了内耗,都是好事儿。

或许吧。

其实有时翻翻空间里的故文,四五年零零散散十万来字,翻来覆去也没说出什么道理,观点的表达最后都成了情绪的宣泄。

也许我早就不想改变世界,也早就懒得证明什么。

可能这才是文字的真正用法。

听说有媒体把游戏称为“精神鸦片”,着实是对游戏太过抬举了。

当得起这个名称的只有虚妄的希望、偏执的追求以及夏天的梦。

我的梦早就七零八落,空虚来袭的时候,只能用熬夜、游戏、小说、食物、运动以及文字去填。

可惜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我把那张满分的卷子交给母亲时,得到了什么夸奖,自然已经记不得;只是我隐隐感到自己似乎从未真正接触和理解物质的世界——大概造物当时把我放错了图层。

我活在社会背景里,时代潮流里,原生家庭里,信息茧房里,传统的观念里,他人的情绪里,虚构的立场里。

也许人类的文明已经积累的太多了,多到一个人穷尽一生也无法全部理解它的物质基础。人们只能把那些相对真实的加以修改与删减,一股脑儿地灌下去。

我们在长辈的赏惩中分辨好坏,在人们的立场里琢磨对错,在社会的情绪里通晓世故。我们在他人的主观里思索客观。

那些早些年我们死记硬背的,也许在多年以后醍醐灌顶泪流满面,也许终其一生不得其解稀里糊涂,也许压根已经不再适用。

我们活在物质的世界里,还是人类千万年来缝补完善的、臆想的框架中?

人在出生伊始,用感官感知着他能感知到的这个世界的一切,用趋利避害的本能摸索着这个世界的反馈。

他究竟是在认识世界,还是在以物质世界为原本构建属于自己的世界?

人们常说,早熟的人成熟晚,会不会就是因为他们过早的用太少的经验完成了精神世界的构建、等到那些无法理解不可言说的事情出现时,他们不得不拆掉盖好的房子想办法把那块新出现的格格不入的砖加进去。

当然那时候他们还年轻,一个人要是到了中年,多半已经学会找出一块空地把那些无关紧要的东西丢进去:他的世界已经足够坚固,他的热情也早就耗尽。倘若一个人到了七老八十,外界的奇异则早就难伤他分毫。

人是在自己的世界里过完一生的。

我坐在精神世界的废墟上,放声而歌。

标签: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南极商场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2077823号-13   联系邮箱: 317 493 128@qq.com